諾基亞曾是歐洲上個世紀末最成功的企業,曾是歐洲人與硅谷進行技術競爭的核心,是企業巨頭的典范;在2000年的時候,諾基亞也還是美國投資者“皇冠上的珍珠”,它的股價一直相當堅挺,似乎始終在上升;一直到3年之前,也還沒有人能設想如此一座巨型大廈會面臨到倒塌的邊緣。
2G時代領跑者
2G(GSM)時代,諾基亞實在占盡了先機:比較時尚的外觀;一年幾十部新機的推新頻率,而且可以涵蓋高中低端市場;穩定的通話質量;掉在地上也毫發無損的皮實作風。更重要的是,諾基亞擁有發達的銷售渠道,嚴格的渠道管控能力,完善的售后體系,這使得一部手機銷售超過百萬對諾基亞來說,不算稀奇。
在最輝煌的時候,諾基亞盤踞了全球手機市場40%的份額,為芬蘭政府繳納了占全國21%的企業稅。
廣州品牌策劃公司龍獅認為;2G時代的所謂“移動互聯網應用”,不過是彩信、彩鈴、游戲,對數據量的要求微乎其微,這也足以將很多問題隱藏,當科技不斷更新,這些隱藏的需求足以成為爆發點。
3G時代盲從者
2007 3G時代,手機上網的需求如火山般爆發,諾基亞的問題暴露無遺,在接下來的幾年里,諾基亞的市值暴跌75%,近一兩年,更是“官司”纏身:被傳將被微軟收購,與中國渠道商屢現摩擦遭到聯合抵制,全球裁員……直到被謠傳“申請破產保護”。
一覺醒來,諾基亞才發現,蘋果與Google公司早已經跑到了前面,更重要的是,它已經不認識移動互聯網使用者了。移動互聯網的價值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新網民們需要長時間手機在線,需要海量的應用選擇,需要參與復雜的游戲,甚至需要使用手機測試自己皮下脂肪的厚度,用手機來切西瓜。而軟件制作者們喜歡低門檻進入――這需要跨越成本和技術雙重壁壘,Google的Android和蘋果的iOS系統顯然更為親和。
三星、HTC,就連老資格的摩托羅拉,這個時間早已掉頭奔赴新的港灣。而諾基亞卻在多個操作系統間進行艱難取舍。發現塞班失靈后,諾基亞曾跟英特爾有過短暫接觸,合作MeeGo系統,但卻陷入了兩頭大象同時共舞的尷尬,笨拙的腳步無法跟上靈動的節奏。去年,諾基亞又宣布與微軟合作,轉向了WindowsPhone陣容。而微軟的Windows系統早在幾年前輸給塞班后也是步履維艱,所以這對難兄難弟的合作,仍然讓業界疑惑重重。
有人說諾基亞是100分的輸家,這樣的說法不無道理。諾基亞提出智能手機概念機比iPhone早了10年,觸控技術比蘋果早3年,Ovi比蘋果AppStore早了1年。在創新方面,諾基亞確實做到了100分。即使如此諾基亞近幾年確實是徹底的輸家,這就好比一個學生參加高考,數學考了滿分,其他科都考了零分,這位學生是注定要落榜的。那么諾基亞到底輸在了哪里呢。
廣州品牌策劃公司龍獅認為:探討諾基亞失敗的原因不難發現其問題不在資源,而是心態。它放不下曾經作為將軍時的傲慢和優越,放不下那些成功的包袱,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意識到自己的塞班系統已不行了,但卻不改變,不去使用新的手機操作平臺,那就只能坐等失敗, 然而撼動諾基亞大廈根基最致命的還是公司發展方向上的偏差,開始盲目向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發展。
盲目發展未知市場
2006年,隨著手機價格低迷,諾基亞決定向“互聯網”公司發展。當時諾基亞的官方詞匯統一改成了“我們是一家互聯網公司!睘榇,諾基亞展開了一系列收購,共收購了5家軟件開發公司和互聯網公司。其中,2007年10月諾基亞豪擲81億美元,收購全球最大的地圖供應商Navteq,轟動整個全球電信業。上百億美元的投資換來了全新的Ovi郵件和Ovi地圖兩大應用。諾基亞通過與ISP和運營商合作,開始提供音樂、游戲、鈴聲等付費下載服務。但面對Ovi地圖的“收費模式”,大多數消費者都選擇了成熟而免費的谷歌地圖。結果,巨大的投入,卻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。與大規模偏離主業相對應的是,諾基亞在如今智能手機市場的低迷。
從將軍到士兵。諾基亞的軌跡,讓所有通信巨頭不敢掉以輕心,近五年時間里,通信業界創造了太多奇跡:摩托羅拉被Google收購,加拿大最大國企北電網絡的破產,索尼愛立信也只余下索尼的Logo……曾經的巨頭相繼倒下,存活下來的也將面對新的挑戰。
廣州品牌策劃公司龍獅認為:諾基亞在智能手機產業,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。在瞬時萬變科技演變中,諾基亞的時代似乎已一去不返。從將軍到士兵,這句話正好詮釋了諾基亞近幾年的發展。
特別聲明: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,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侵犯到您的權益需要同本網聯系,我們會立即處理!投訴電話:020-89883179
我們將根據您的需求,提供適配的品牌營銷解決方案。